7月16日下午,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楼展厅内气氛热烈,一场聚焦美术专业学生成长路径的专题讲座在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江世锦担任主讲,主题为“美术专业学生的素养与规划”。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100余人共同参与,现场掌声频起,互动踊跃。

以“素养”为基:解码美术人才的成长内核讲座伊始,江世锦教授从“美术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角度切入,引发在场学生的思考。他结合自身美术教育与创作经验指出:“专业技能学习中天赋固然重要,成大才须有天赋,能入大学则皆有天赋,高低不同而已,后天努力更重要,勤奋付出的多少决定成就的大小。”针对“素养”的具体维度,江教授展开详细阐述:其一为“扎实的专业功底”,他强调“笔墨当随时代”,基础训练需兼顾传统技法与当代语言,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其二为“深厚的人文底蕴”,他以砚台的故事,古画研究等经典案例说明,美术创作需扎根历史与文化土壤,方能赋予作品持久的生命力;其三为“珍惜生命的意义”,他结合自己过往的经历,由浅入深地讲述珍视能够画画的机会,感慨不论是做人还是作为老师都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纪律和底线,珍视眼前的自由。
以“规划”为径:绘制个性化成长蓝图“规划不是‘模板化’的路线图,而是基于自我认知与环境洞察的动态调整。”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职业规划”问题,江世锦教授结合大量毕业生案例,鼓励学生继续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他强调“自己创造作品,为了他人与社会的审美,素养自身审美的高低决定输出审美的高低,是一种社会责任”,有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可以教书育人,培养优秀学生,同时终身学习也有利于自我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综合素养,更好地创造价值。
学术报告结束后,江世锦教授与在场研究生展开热烈互动。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冯丽娟在总结发言时希望同学们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深耕专业的同时拓展视野,努力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美术人才。